置頂前言---為2009年製作一本「古茶步安月曆」的構想
2009年12月25日 星期五
今年夏天,我們想邀請好茶人,一起來為2009年製作一本「古茶步安月曆」,收藏好茶舊社的文化點滴,紀錄聚落變遷,反映好茶人對於古茶步安的感情和對未來的想像。目前把工作時間設定為2008年的六月中-八月上旬。
我們期待,能把這本月曆的製作,結合阿禮-好茶舊社探路、月曆工作坊等合作方式,以及徵詢長者、部落居民的意見,讓製作過程成為有意義的互動過程。未來,這本月曆則希望能傳遞給好茶人,或共享給關心好茶部落的朋友們。
關於月曆的初步想法:
-月曆中,標記部落傳統生活中重要的時節、祭儀,關於季節的生活韻律。
-月曆本身,承載的訊息可以多一些,結合影像,讓月曆本身像是一小本舊社的故事書。
-因應時節,每一個月設定一個主題,說一個故事(聚落文化地景、家族故事、部落生活、打獵...),每年可以說十二個影像故事。如果月曆製作能持續下去,一年又一年讓故事繼續下去,是最好不過了。
-希望月曆中能看得見好茶居民參與的痕跡,或許整合一些好茶人對於部落過去與未來的印象和遠景想像。
-每多一小本月曆散播出去,就多點機會讓舊社相關的故事和文化被瞭解。未來,月曆製作或者可以轉化為部落文化產業...
操作計畫:
1.網路討論(5-8月)
2.月曆工作坊、訪談(6月底-8月)
3. 阿禮-舊好茶探路、影像收集(6月底-7月初)
4.月曆製作 (7~8月)
請有興趣的人給予意見,參與討論 :)
Read More...
標籤: 構想討論
魯凱語的「七數」
2008年8月1日 星期五
上週帶著月曆草稿訪問邱爸時,我們問起了魯凱語的數字,邱爸提到了富有深意的魯凱語「七數」,大意和他在【神秘的消失】書中的說明一致,於是把書中註解摘記如下:----
七數(Pitu):
即魯凱語數一到十時的第「七」個數字。在魯凱族的古老語言,或許是從自然界現象而產生只有七個元素,例如「七年溫飽,必有七年飢荒」。如果遭遇天災如風雨災,魯凱語是Kaenemane,即「第六」元素之意。而且這七個元素和一般的數字念法不同,但是根據什麼而定出只有七個數字才是完美,我們已經無法考究。
奧威尼‧卡露斯(Auvini Kaderesengan),2006,《神秘的消失—詩與散文的魯凱》,頁33,台北:麥田出版。
Read More...
標籤: 材料
2009古茶步安月曆工作紀錄0727-28
2008年7月28日 星期一
七月二十七日,我們帶著月曆草稿到隘寮營區,希望能讓部落居民有機會看看草稿,提供意見,並且收集更多的老照片,一方面做為月曆材料,另一方面可繼續部落影像資料數位化的收集。月曆擺攤
當天部落有著另一件大事—「好茶、北葉村際排球大賽」。主力球員部落國高中生(亦有少數青年,例如領軍好茶的青年會會長查馬克)。球賽的動員堪稱成功,許多沒有居住在營區的好茶人當天都回來參與活動。球賽大會安排的遊覽車也載來了大隊人馬的北葉村村民。除了球場上的球員,居民都集中在場邊的觀賽加油區,好不熱鬧。
看這苗頭,我們心底明白如果我們繼續呆坐在集會所中,肯定乏人問津。於是搬了一張桌,移至集會所門口,充分運用起隨身攜帶的小道具(如月曆樣本、老照片、大武山區域地圖等等),擺起攤來。長條桌加上幾張椅子,我們坐在那,屢屢被當作是衛生所宣導人員,或是大會服務處之類的角色。有好幾位對營區配置不熟的北葉村民,則問道:「請問廁所在哪裡?」。
無論如何,擺個攤,有些具體的東西還是有點用。至少會有些村民經過,被影像吸引,多多少少會拿起月曆樣本和草稿來看看。
當我們直接地提出「收集老照片」的需求時,並不容易獲得迴響。不過,當居民翻閱草稿、瀏覽老照片展示,看見部落中某某人家提供了老照片,具體地呈現在他的眼前時,似乎比較容易引起他的興趣。這般過程,可能讓他們比較容易理解為什麼要收集老照片,收集、掃瞄了以後能怎麼運用。這回,至少多了幾位老人家,願意試著找找家中的照片,老村長古增秀家的老照片更令我們非常期待。
瀏覽過的民眾提供了一些意見,大意如下:
「這張照片(跳舞場前族人共舞的影像)很好,要拿來作封面」
「如果做成那種桌上行事曆,可以記東西的更好」
「要做成可以掛在牆上那種,老人家比較習慣」
「桌曆比較容易收藏,比較不會弄丟」
「字要大一點,不然老人家看不到」
「這些舊好茶的照片很好呢,老人家看了會哭」
「我只想要看舊好茶的照片」
「放舊好茶那些美好的回憶就好,這些最近的悲傷的事情不要放」(包含邱爸在內,數位老人家都有此表達,因而我們會斟酌地減少採用會直接喚起傷心回憶的影像)
觀察他們的翻閱過程,最能引起的主題是關於「跳舞場」的歡樂景象、頭目家屋、蒲葵樹、山坡上的舊社全貌等。最少人提及的則是關於1995-98「社區營造」相關的影像,估計這部份也和當天觀者的年齡層有關,他們多為五十歲以上的老人家,或是二十歲以下的小朋友,都不是當年曾經參與社區報、社區營造活動的那批居民。我們考慮手上的老照片越來越多,備選的主題也愈見豐富,目前考慮要置換「社區營造」這個主題。
很幸運地,鳳凰颱風的威力直到傍晚比賽結束後才慢慢展現。感謝村代表的協助,在球賽中場休息時間給我們來了一段「工商服務」,球賽結束後,下起雨的同時,有些人在朝著集會所遮雨棚處走來的路上,也順道光顧了我們這個小小的攤位。
影像收集繼續中
隔天,我們繼續著老照片的收集,以及月曆製作、尋根活動規劃的相關討論。二三十歲的青年們提到了好茶游泳隊的回憶,認為是部落重要回憶的一部份;李金龍帶來了許多老照片,記錄了當年舊好茶聚落跳舞場的熱鬧活動,以及新好茶國小學生們的遊戲影像、新好茶社區中許多長輩參與慶典的合照,相當珍貴。「反瑪家水庫運動」和「1994尋根之旅」的老照片則有待收集。
目前的影像收集只能做到很基本的層次:照片掃為600dpi的jpeg檔案,以檔名記錄照片主旨,歸類在以提供者為名的資料夾中。我們會把這些影像資料燒製為光碟,存放於部落,作為部落的共同資料。未來,則希望能有針對影像資料的訪談工作,紀錄每一張片相關的部落記憶和文化習慣,這泰半需要訪問部落長輩,尤其是僅能以母語溝通的老人,如何儘速地留下他們所知的部落故事是相當重要的議題。這部份要如何操作,有待熟悉影像處理、有心記錄部落文史的青年們發想與推動。
針對魯凱語標示請益邱爸(Auvini)
為了能至少做到以魯凱語標示月份,包含Tamaka和Laucu的一行人前往水門邱爸家請益。以西方月曆的區分來想像好茶部落對時間的認知果然是有問題的—好茶人其實並沒有針對月份和日期作嚴格制式的區分。根據邱爸的說法,過去的老人家多半利用自然界的現象或部落中的大事作為時間的標記,以「大約是播種之後…」、「去年洪水之前…」「春天抽嫩芽的季節」這類方式來說明時間。因此,邱爸建議我們以魯凱語表示四季,提供了以下的魯凱語概念(邱爸採用萬國音標,因此拼音有待以部落通用的羅馬拼音校正):
-春天 kala rigarigane (代表植物是楓樹)
(kala 是「屬 」,“rigarigi”是「新芽」的意思)
-夏天 kala Drahangedrangane (代表植物是百合花)
Drahange 是「炎夏」的意思
-秋天 kala Apusane
Apus是「枯萎」的意思
-冬天 kala kecelhane
kecel是「寒冷」的意思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好茶的一年是從國曆八月豐年祭開始,因而季節的循環是由夏末秋初開始,經過冬天、春天,夏季則是一年尾聲。
關於這部份,邱爸會協助我們,進一步充實季節相關的內容和影像選擇的方向。估計在好茶八月九日的豐年祭時完成。此外,可參考邱爸的相關書寫,部份內容可見於「山中無曆日」。
月曆近期工作
1. 影像繼續收集
2. 月曆初步估價
考慮居民對於月曆形式的需求大致有兩類(掛式月曆和桌曆),我們考慮兼顧需求的可能性,希望透過估價,嘗試以同一份內容,同時製作兩種格式(每一種大約兩百份)。
頁數均為35張左右,加封面、封底,彩色印刷
桌歷尺寸:22.3*12 (cm),加上硬紙板桌歷支撐、環裝
月曆尺寸:22.3*22.3(cm),加上環裝、打孔加環釘供掛用
預計在8/9前完成估價、版面格式及數量定案。
Read More...
標籤: 構想討論
7/27古茶步安月曆工作坊
2008年7月24日 星期四
想參與「2009古茶步安月曆製作」嗎?這個週日下午(7/27)在隘寮營區,會有古茶步安月2009月曆製作的討論,這也將是後續尋根計畫的一部份。
草稿請見此連結...
2009古茶步安月曆 |
當天的討論預計分為兩個部份:以部落青年為主要對象,先就主題和影像挑選,作比較仔細的討論(2:00-4:30);接著,利用投影機,把草稿影像放給部落居民觀看,再看看大家的反應。
因此,我先把這份草稿寄給大家,讓大家先過目初步設定的主題,以及挑選的影像。主題的擬定,目前是以搭配『遷村三十週年』為主軸,前半段集中在遷村前的傳統和記憶,後半段則以遷村後的重要事件為主。主題是暫時擬定的,如果有哪個月份的主題大家覺得不恰當,我們都可以再討論。影像部份也是,如果你們的家人或 朋友手邊有更好的照片,請不吝提供。
(在第二頁的表列中,各位可見有些主題還欠缺合適的照片,很需要你們的協助。)
月份的標示,其實最好能使用魯凱語,可惜目前我手邊找不到資料,這部份要再請教熟悉母語的人。
另外,月曆的排版設計其實還沒有開始,目前我只是先把影像就著月份/簡單配置,這部份之後會再處理。
月曆的序言中,希望各有一頁針對過去和當下的部落簡介,這部份的文字該怎麼處理,希望能和你們討論過後再進行。最後兩頁是年表,也請大家仔細看看,畢竟我們的挑選準度是絕對不如好茶人的。
以上。歡迎各位轉寄給其他好茶朋友,分享意見或照片都非常歡迎!
有電子檔者,也歡迎直接寄到shumei.huang@gmail.com
這回我們還是會準備掃描器,當天帶去營區也可以。週日下午見!
Read More...
標籤: 構想討論
所謂「小米收穫的季節」
2008年7月20日 星期日
小米收割的季節,不僅和時間有關,在過去也銘刻於鹿鳴安和古茶步安之間的地景上,在聚落之間,某一處瀑布的隘口,名為「達啦娃廊」處。依據魯凱作家奧威尼的父親所解釋,這地名直譯為「柵欄」之意,是一道和小米收割儀節有關的天然界線。以下摘自奧威尼‧卡露斯(Auvini Kadresengan),《神秘的消失- 詩與散文的魯凱》,頁134,麥田出版
父親解釋道:「這整條溪谷從霞底爾山頂流經鹿鳴安西側他們取木盆的地方,經過層層懸崖絕壁形成非常壯觀的瀑布,然後流入南隘寮溪。」
還記得父親如此解釋:「自古以來,這條溪谷被指定為『神聖山嶺』的分界線,每年收小米的季節,所有參加收割的人,不論是男是女,一律不可越過的地方,否則會被山神雷擊。直到收穫節獵人祭過後,還要舉行最後『開門儀式』,獵人才能越過去狩獵,或去田裡工作。」他又補充說:「古代所謂的『小米收穫的季節』是從收割小米開始到豐年祭結束,也就是五月到八月結束。這一段季節,所有動物的父母正在養育在春天新產下來的小孩,祖先覺得把小孩子們的爸爸媽媽獵殺,是一種不人性的事情,小孩子會變成孤兒,因為沒有能力自養而也會相繼死亡。所以到等九月初,那時已經解除禁令,而動物孩子們都已經長大離開父母能夠獨立生存,而且有的要結婚傳『種』接代了。」
Read More...
網路可以做甚麼(轉貼文章)
2008年6月29日 星期日
轉錄自阿孝札記(可點進原始網站,網站文章中有許多超連結可點閱)
農村工作與網路結合的想像
我種田長大,但很慚愧 未曾用心瞭解農業議題。最近,「農村願景會議」主辦人囑我對「農村工作與網路結合的想像」提供想法,我很心虛,但還是勉力寫下一些構想,作為和農村工作者對話的材料。「農村願景會議」28日和29日在嘉義舉行,我將參與這個會議 視為我學習農業議題的起點。以下是我粗略的想法:
壹、為何要上網?
農村工作,和所有社會運動一樣,若要產生效益就得做好內部扎根、外部傳播工作。內部扎根是要有一群人長期努力,釐清問題、研擬策略、組織夥伴、交流知識、聯合行動;外部傳播是要將訊息和觀點快速而廣泛傳送出去,促使公眾注意、討論和支持,進而召喚更多志工和盟友加入,來壯大力量,加速解決問題、推動革新。
長久以來,內部扎根依賴行動者四處奔走串連,費時費力;外部傳播仰賴大眾媒體垂憐報導,罕見績效。現在,網路科技普及,眾多簡單而強大的網路工具開 放公眾免費使用(如Blogger等部落格平台、Flickr等網路相簿、YouTube等影音交流平台、HEMiDEMi等共享書籤、Wikia等 wiki系統,以及Google的網上論壇、地圖、行事曆),農村工作者可以運用這些工具打造自己的媒體、交流彼此的訊息、串連各自的力量,對內增進溝通 聯繫的效率和品質,對外形成一股新的傳播力量,補充、監督大眾媒體。
貳、上網做什麼?
近幾年,社會運動者運用網路工具從事的工作可以粗略分為六種:一是建立官方網站,作為對內溝通、對外宣傳的基地;二是開闢網路論壇,即時交流訊息、研商對策、協調行動;三是建構參與平台,讓支持者共同貢獻訊息、觀點、資源(如行無礙協會號召網友舉發有障礙空間);四是展開串連行動,如網友聯手行銷紀錄片《生命》、要求保留樂生療養院;五是進行知識管理,如有系統儲存、分享、更新行動知識(如《生命力新聞》知識管理平台);六是創辦專屬媒體,對社會發聲、擴大影響力,如勞工運動的《苦勞網》、環保運動的《環境資訊中心》)。
從這個角度看,農村工作者在建立官網、知識管理、創辦媒體三個面向上著力頗深,在網路論壇、參與平台、串連行動三個面向上還有待努力。
官方網站,書寫自己的理念、記錄自己的行動,也進行農產行銷。個人網站如《小劍劍&開朗少年的奮鬥史》、《民雄牛奶鳳梨達人》,團隊網站如《溪底遙學習農園》、《穀東俱樂部》、《合樸農業市集》,以及中原大學學生團隊協助農友架設的《原味水蜜桃》、《今生金柿》和行銷民宿的《白蘭部落農場》。
知識平台,主要是記錄農耕經驗、書寫農村文化、整理農業知識。個人網站如張正揚的《兩代米生產筆記》;團隊網站如交大學生經營的《共同書寫水田》、楊儒門推動的《卡農:一個愛護土地的故事》、旗美社區大學經營的《農村是一所學校》。
傳播媒體則是採集並傳送農村新聞,如《FM99.5神農廣播電台》 整理台灣和中國的農業脈動、果菜行情,摘錄全球農業新聞,並提供農業氣象、製作農業活動影像紀錄;《小地方新聞網》則觀照山村、漁村、農村仍有耕作的區域,報導耕作勞動、鄉鎮變遷、社區行動、教育學習、美食趣事、環境生態、行動參與等訊息和觀點。
參、還能做什麼?
這些官網、平台、媒體展現農村文化和農業議題的多元面貌,讓公眾看到大眾媒體所忽略、掩蓋的草根訊息;然而,欠缺即時論壇、參與平台、串連行動,讓農村工作者的力量難以相加相乘,如何補強這三個面向的闕漏,並鼓勵更多農民上網發聲,是未來應該努力的方向。
在即時論壇方面,可用Google網上論壇建立即時聯繫群組,在這個群組上隨時交換訊息和觀點,協調和整合行動,例如線上討論、分工,籌備農村願景會議,又如針對合樸農友被剝奪土地承租權一事研擬共同聲明(可由一人先寫草稿、線上限時徵詢意見、然後改出定稿對外發佈)。
在參與平台方面,可先從建立HEMiDEMi群組書籤開始,讓農村工作者在群組書籤上推薦好文、交換意見,也讓更多網友藉由這個群組認識農業問題,進而支持、參與。
在串連行動方面,現階段應先加強網路農村工作者的相互認識,再逐步從認識、交流、串連走向共同行動。要促進相互認識,可以從三方面著手:(一)共同推薦出一份「農業優格」名單(類似這個);(二)用Google日曆編輯台灣農村活動行事曆(類似這樣);(三)用Google地圖編輯台灣新農業團隊位置圖(類似這個)。有了優格名單、活動日曆、農業地圖,不僅農村工作者能夠相互認識,網友和大眾媒體要了解、報導農業議題,也會變得比較容易。
此外,目前的農業網站儘管內容可觀,但總體網站數量不足。要壯大農業傳播力量,需要鼓勵和培訓更多農友和農村青年參與,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舉辦農村網路工作坊;若要舉辦工作坊,可以和積極培訓農村觀察員的《小地方新聞網》合辦,或者與公視《PeoPo》(以培養影音公民記者為目標)、數位文化協會《胖卡:部落格行動巡迴車》(以縮短數位落差為重點)、政大NPO-EMBA偏小上線計畫團隊(以支援偏遠小學為目標)合作。培訓對象既可以是農民、農村社區大學學員,也可以是農家青年(高中生、大學生),更可以是農業縣市的大專院校(特別是開設服務學習課程的學校)學生,讓青年學生能藉由架設農業網站了解農村文化、探討農業議題,進而支持、參與農村工作。
肆、能做到什麼?
農村工作者藉由官方網站、網路論壇、參與平台、串連行動、知識管理、創辦媒體進行內部聯繫和對外傳播,可望逐步凝聚成一個行動聯盟、發展出一個媒體平台。行動聯盟藉由網路密集溝通聯繫,可以代表分散各地的農業社群,不斷對農業議題發表意見,甚至發起抗爭行動;媒體平台既自行編採農業專題報導,也彙整、導讀各個農業部落格的訊息和觀點,它可以扮演農友和公眾、大眾媒體記者間的溝通橋樑,讓公眾和記者能在最短時間內掌握各地農友的多元聲音。
連辦四屆的「農村願景會議」若能加強網路聯繫,可望發展成農業行動聯盟;創辦數年的《小地方新聞網》若能在既有的報導之外,加入農業部落格訊息的綜合導覽(可以是《全球之聲》(Global Voice)式的多元議題綜合導讀,也可以是《癮科技》(Engadget)式的網路資訊即時引介),也可望成為台灣農業資訊的交流平台。有了行動聯盟和媒體平台,分散各地的農民將能匯集力量、聯合行動,並且更快速而廣泛地向社會傳播訊息和觀點,以此爭取更多公眾支持和參與,增強農業改革和農村發展的能量。
附帶說明:1.運用網路,不是要以網路行動取代實體行動,而是要以網路聯繫加強實體行動的力量;2.運用網路,尤其是易學易用的部落格等工具,不會增加太多工作時間,甚至可以減少許多聯繫聯繫、實體開會的時間;3.上網發聲,不一定要用文字,以系列照片或簡易影音來記錄社會行動,同樣可以達到傳播效果。
Read More...
標籤: 構想討論
1991/5/24,屏東霧台好茶舊社指定通過為二級古蹟
2008年6月16日 星期一
"在相關文化工作者的大力奔走下,好茶舊社由內政部核定為國家二級古蹟,成為國內第一個原住民文化資產列入國家古蹟的案例(李永適,1996)。1991年5月24日內政部因應該呼籲,公告指定屏東縣霧台好茶舊社及台北三峽民權街為二級古蹟,使得該兩聚落成為政府支持以「聚落」型態作為「古蹟」保存的開端。"摘自"好茶舊社石板屋群落及週邊環境調查暨修復規劃",p2頁,財團法人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2007。
Read More...
訂閱:
文章 (Atom)